2010年11月24日《阳山科普》第十一期
返回
黄坌镇王村村申报科普示范村
王村村地处黄坌革命老区镇东北部,距圩镇约13公里,行政村道实现水泥硬底化。该村属石灰岩山区,有较丰富的林木资源和水资源。现辖19个村小组,有273户,总人口1420人,其中贫困户79户,贫困户人口293人。全村有耕地面积1400亩,山林面积28000多亩。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1.4万元。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在广大党员、群众的支持拥护下,村级组织健全,制度完善,班子团结,工作作协调。全村以科学技术为动力,经济发展迅速,三个文明协调发展,目前建有蔬菜基地一个、食用菌场一个、油茶基地一个。
王村村创建科普示范村以来,在县、镇党委政府重视下,在县科技和农业局的领导下,积极开展科学知识普及和先进技术推广,为村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。
一、加强领导,健全组织
我们首先健全组织建立科普队伍,落实科普对象,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非常重视科普工作,村主要领导为科普领导小组负责人,落实好科普工作经费,村两委会人员负责落实科普宣讲组和科普宣传员,为科普工作在全村全面扎实开展打下扎实基础。
党员干部是群众的表率,村班子成员带头学习科技知识,并运用到生产实际中去,除了参加日常的各种科普活动外,还率先引进生产技术带头示范,在全村形成一种学科学、用科学的良好风尚。
二、完善并改进科普设施和阵地建设
2009年新建了农家书屋和科普活动室,为村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,并添置了一些文体用品和活动器材、功放、电视等设备。为群众播放科普教育宣传片和电教片,为丰富农村农民文化生活、学习先进本领搭建了平台,对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,推进农村科普建设必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。村科普阅览室为群众学科学、学技术提供了便利和一个理想的场所。阅览室添置各类图书3000余册,订阅报刊杂志(科技报、农村信息报、新农村、农民文摘……)十多种。为农民生活和生产中的种、养、销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。
三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
我村从2009年以来积极组织村民群众参加各类科学培训。其中参加“五民”蔬菜基地工人培训35人次,电工培训28人次,计算机培训18人次。通过科普培训,广大群众掌握了科学技术和实用技能,提高了农民的素质,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。定期张贴各部门的宣传图片,“计划生育、优生优育”、“崇尚科学反对迷信”、“交通安全与交通事故警示”,“防病防疫”、“传染病常识”、“提高警惕,防止诈骗”等知识,使广大群众深受教育和启发。另外结合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,定期在远程教育播放室内给全村党员群众播放农技科普知识,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收益。
四、科普知识的推广成绩显著
随着科普工作的全面展开,其产生的效益也相当明显。通过多种途径的科普宣传教育,使群众的观念有了变化--爱科学、学科学、讲科学、用科学。科普产生了实实在在的效益,随着科普工作的不断深入,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,知识就是力量这个道理越来越深入人心,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偏低,掌握科技知识的程度较浅,农村各种事业还有待完善,因此我们的工作离上级要求和群众期望仍有差距,科普的工作任重而道远,但是我们坚信只要以科学认真的态度对待科普工作,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去开展科普工作,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