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5年7月18日《阳山科普》第七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返回

稻草栽培草菇的技术  

  草菇又名兰花菇、苞脚菇,是一种高温形的腐生真菌。我县杜步等地多有用稻草为主要栽培料的习惯,它具有原料来源广、成本低、见效快、经济效益高、生产周期短和技术简单等优点。大力发展草菇生产,对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和发展商品经济都有积极的意义,是目前广大农村发展庭院经济的门路之一。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:
  一、选好场地。用稻草栽培草菇是在野外露天进行的,故场地应选择靠近水源、地势较高、自然荫遮度在80%以上的田头、山边、河旁以及房前屋后的空闲地为好。场地选好后,要开沟起畦,将畦面做成龟背型,高约14~18厘米、长3~5米、宽1米,畦间相距50~60厘米。
  二、处理稻草。稻草是草菇的主要培养料,对草菇的产量、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。故对稻草的处理要认真搞好、不能马虎。在具体做法上是:①选用没有雨淋、无霉变、无病虫害的早造稻草或中造稻草;②将稻草在烈日下暴晒2~3天,以殺灭稻草中的杂菌及蟎类;③按每把0.5公斤的份量将稻草扭成“8”字形扎好;④将扎好的稻草把浸于1%的石灰水溶液中,浸泡10~12小时后,用水冲洗至PH值7.5,捞起即可用于建堆。
  三、抓住季节。草菇是喜热重湿的腐生真菌,其菌丝生长的最佳温度是32~35℃,空气相对湿度在80%以上时草菇才能正常发育,故草菇栽培的最佳季节是6月上旬至9月中旬,过早、过迟,对草菇产量与质量都有影响。
  四、建堆抪种。先在整好的畦面撒上一层火土泥,用水淋至湿透。然后把浸泡好的稻草把一把紧接一把地平铺在畦面上,稻头朝内,靠近压实。在第一层圈火土泥。按此类堆,又叠第二、第三、第四层……。但每叠一层稻草把时,均向内缩进6~8厘米左右,并要抪一圈菌种和撒一圈火土泥。这样共可叠5~6层,到最后一层时要踏实、压紧、淋水,再用草帘覆盖整个草堆,以保持湿润发菌。
  五、精心管理。堆草完成后,可在四周撒一圈石灰,以防蚂蚁等虫为害。3~4天内,每天中午掀动一次草帘,排除堆内二氧化碳;5~6天后,每天下午喷水一次;7~8天后开始形成小菌蕾,此时应加倍管理;①注意摘除杂菌;②每天早、中、晚各喷水一次;③阴天不喷或少喷水;④雨天要用草帘盖堆,以免雨水多造成烂菇。每采完一次菇,要用30%人尿加70%清水喷洒草堆一次,使草堆湿润,利于多发菇。
  六、及时采菇。一般出菇2~3天后就要采收了,过迟既影响产量又影响质量,故采收时不要等待数量,有多少就采收多少。采收回来后要及时晒干或烘干,然后用尼龙薄膜袋包装出售。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赵镇泉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