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4年3月18日《阳山科普》第三期
返回
鱼类春夏常见病防治
春夏季节,水温适宜,水中各种病原体容易滋生繁殖,是鱼类易发病季节,忽视预防很
容易诱发鱼病。尤其是草鱼发病死亡率高,损失大。现将四种主要鱼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介
绍如下:
一、水霉病
易流行于早春季节。症状:鱼体表面局部鳞片脱落,表体发霉或长毛,游动失常,食欲
下降,逐步消瘦后死亡。
发病原因:主要是冬春拉网捕捞运输及放养过程中造成鱼体受伤,使鳞片局部脱落,导致
病原体侵入鱼体。
防治方法:(1)在捕捞输和放养过程中,要特别注意保护鱼体不受伤。(2)在投放鱼种时可
用5%的食盐水浸洗鱼体5-10分钟。浸洗鱼种时间可根据气温和鱼承受能力而定。(3)每亩可用
生石灰30-40公斤兑水全池泼洒。
二、肠炎病
流行季节一般在5-10月。症状:腹部膨大,有红班,外突,红肿,腹部微血管充血,形成
血检,粘膜外溢。1—2龄草鱼发病死亡率达50%-90%。
防治方法: (1)采用1毫克/升漂白粉或30--40公斤生石灰兑水全池发洒。(2)每万尾鱼种
或50公斤成鱼用大蒜头250克、食盐200克、饵料54公斤,最好用干面拌和成团投喂,连喂1个星期。
三、烂鳃病
又称乌头病,流行季节4-10月。症状:鱼鳃腐烂,充血;鳃边有开天窗,鳃内阻塞,粘液
将鳃丝粘住,最后导致窒息死亡。一般水温在28-30℃,池水ph值在6.7-7.5之间,立秋至秋
分季节发病最重。
防治方法:(1)可用1毫克/升漂白粉兑水全池泼洒。 (2)每5公斤饵料加10胺磷拌和投喂。
(3)每亩用200克甲胺磷兑水全池泼洒。以上3种方法可任选一种。
四、草鱼出血病
流行季节5-9月。症状:口腔、下颌、头顶、眼部、外表起点。鳃鲜红,肠道局部鲜红,肠、
肝呈白色,膘上有血点,胆囊充血,各个部位都有病变。
防治方法:可用大黄口服,每万尾鱼种或50公斤成鱼用大黄0.5-0.75公斤拌人10公斤面
粉加适量豆饼,然后把4片病毒灵溶于水和饵料中,搅和成浆液后加50克食盐,连续投喂3-5天。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