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山县存南宋状元、宰相文天祥墨迹</font><br><br> <font face="宋体" size="3" color=blue>(本栏目资料由黄远 返回


阳山县存南宋状元、宰相文天祥墨迹

(本栏目资料图片由黄远奇提供)


  1991年秋,到阳山县城北的北山寺游玩,惊见“忠、孝、廉、节”巨型石刻,字宽三尺,高四尺。其书法刚劲有力,气势恢宏。可惜,无题头落款,不知是何人手笔?多年之后,偶阅清代《阳山县志》,才发现这是南宋状元文天祥的墨迹。然而,由来不详。仅说原在县学宫明伦堂,已有残缺。嘉庆五年(1800)十二月,知县王有年重新摹刻。次年,嵌于县城城隍庙大门两侧。解放初,城隍庙拆毁,石刻移至北山寺。2004年,由阳山县博物馆收藏陈列。

  2006年冬,笔者陪同法国远东学院David Palmer(宗树人)博士、香港中文大学谭伟伦教授考察太平镇大城岗李氏宗祠,于该祠的左右侧厅的墙壁上发现“忠孝”、“廉节”大字,同是摹写的文天祥墨迹。
  文天祥(1236~1283),字宋瑞,一字履善,号文山。庐陵(今江西吉安)人。南宋文学家。宝祐四年(1256)中状元,历任刑部郎官、湖南提刑、赣州知州,官至宰相,封信国公。遗有《文山集》。文氏擅书法,行草流畅劲秀,颇具韵度。
  南宋咸淳九年(1273),文天祥任湖南路提点刑狱。当时,南宋朝廷已岌岌可危。一天,自幼追求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的文天祥来到长沙孔庙,于文圣人孔夫子面前书下“忠孝廉节”,以明心志。德祐元年(1275),元兵渡江南犯,文天祥起兵勤王。次年,官拜宰相,奉命议和被扣。旋脱逃,至福建、广东等地募集将士,抵抗元军。祥兴元年(1278)冬,在潮州五坡岭(今属海丰县),兵败被俘。随后,乘船押赴广州,过零丁洋,有诗:
  辛苦遭逢起一经,干戈寥落四周星。
  山河破碎风飘絮,身世浮沉雨打萍。
  惶恐滩头说惶恐,零丁洋里叹零丁。
  人生自古谁无死?留取丹心照汗青。
后来,被押解北上元大都。途经英德县,留诗一首:
  海近山如沃,杼深屋半芜。
  乾坤正风雨,轩冕总泥途。
  自叹鸢肩薄,谁怜鹤影孤?
  少年狂不醒,夜夜梦伊吾。
  诗中所述:南宋末年,战火纷飞,乡村荒芜。带着锁链的文天祥,独自被押解北上。夜夜梦回,仍梦见与众将士并肩战斗,奋力杀敌。梦醒后,满腔热血壮志,转眼化成泡影......
  到元大都后,囚禁三年,受尽威迫利诱,始终坚贞不屈。至元十九年(1282)末,文天祥慷慨就义,践行“忠孝廉节”、爱民救国的思想。从而,成为千古传扬的民族英雄。
  史志记载,文天祥从未涉足阳山,故其阳山墨迹自是后人临摹而来的。近年,在湖南江永县上甘棠村、福建福州鼓山、广西钦州灵山县大芦村等地,先后发现同题石刻。
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