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首页
比干公
太始祖比干事迹
王子比干与商纣王之父帝乙同为文丁之子,因为他是帝王之子,所以被称
为王子。
相传比干生于农历四月四日,商纣王时官至少师,当时与他同在朝中供职
的还有纣王的庶兄微子和箕子,被人合称为商朝三仁人。
纣王继位后昏庸无道,宠幸妇人妲妃,整天沉缅于声色之中,动辄杀人,连
国家大事也不放在心上。对此,三仁人无不忧心忡忡,多次进谏规劝,纣王依然
故我。后来微子退居于家,箕子也佯狂避祸。比干认为他两人的作法不可取,说:
“作为朝中的大臣,君主有过失而不谏诤,并非忠臣所为,因为怕死而不敢进
谏,也不是勇敢的表现。君主有过则慷慨指出,不被采纳则舍身报国,这才是忠
臣应该做的。”于是打定主意,上朝强谏,他说:皇天为了百姓,才安排君王为民
作主,并不是做了君王便可以随意虐待人民,现在你无休止地横征暴敛,压迫人
民,人民已经到了不堪忍受的地步。你整天在深宫,哪里知道人民的死活?现在
国家的命运已经到了生死关头,怎么还可以随便地杀人?人心失尽了,国家也就
跟着灭亡。我们的祖先当年是怎样地艰难创业,才奠定了今天的地位。现在把国
家轻易地断送了,这能对得起祖先吗?比干的这些忠正良言,对商纣王这样出名
的昏君,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。

王子比干犯颜强谏,最终激怒了视杀人为儿戏的商纣王。比干初谏不听,得
留在宫中,得空便谏,三日不走。纣王问他:“是什么力量使你这样固执?”比干
回答:“修善行仁,以义自持。”纣王大怒,说:“我听说圣人的心都是有七窍的,
但不知是否符实。”当即命人把比干拉出去,挖出心来验明真假。比干为了国家
的利益,以死报效祖国,这样作要比微子、箕子两人苟且偷生壮烈得多!
商纣王杀比干不久,就被周武王斩首示众,商朝也因此亡了国,史称武王克
商,命封比干墓。比干被杀后葬商都附近,今河南省卫辉市城北十五里比干庙
村。庙内殿宇飞檐、古柏森森。北魏时,孝文帝前来吊祭,并刻石树碑,唐贞观十
九年(公元645年)太宗下诏封比干为太师,赐谥忠烈,元顺帝又追封比干为
“仁显忠烈公”,以后明嘉靖帝,清康熙帝,乾隆帝等均有吊祭、加封。今为中央
一级保护文物。